用运力与服务 筑牢起广大旅客出行坦途

发布时间:2025-09-23 浏览量:49 发布者:周运华

       铁路国庆中秋假期运输自9月29日开始,至10月10日结束,为期12天,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2.19亿人次,10月1日为客流最高峰日。9月15日,铁路12306开始发售国庆中秋假期运输车票。

       “盼望着、盼望着,假期来了。”当国庆的红与中秋的月在这个金秋相遇,中国铁路将再次迎来一场检验运力与服务的“大考”。每年的中秋、国庆假期,是阖家团圆、外出旅游的黄金时段,今年铁路国庆中秋假期运输为期12天,预计发送旅客2.19亿人次。这一庞大数字背后,不啻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奔赴,还考验着铁路部门的运输保障能力,更是一幅生动展示中国活力满满、热气腾腾的“流动中国”画卷。

       精准运力调配,满足多元出行。为应对这场“流量洪峰”,铁路部门以科学精准的运力调配,奏响了保障旅客顺利出行的动人“和弦”。今年大假期间,铁路将实行高峰运行图,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约1.3万列,等同于在日常运力基础上进行了全面“扩充”,进而为旅客出行提供充足的运能支持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9月29日至10月2日、10月7日至10月9日高峰时段,铁路部门将开行夜间高铁,通过充分利用资源,挖掘运输潜力,从而让“夜班列车”成为缓解运输压力的“得力助手”。为满足不同层次旅客的出行需求,铁路部门在上海至粤港、川贵等热门方向将加开高铁动卧,以及安排普速旅客列车满编组运行,这种高铁与普速、长途与短途相互配合、共同发力的举措,让旅客在高峰时期也能顺利踏上旅程。就像新线新站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、重庆东站的投入使用,进一步提升了区域通达能力,彰显了铁路部门对运输节奏的把控能力,让“畅享其行”的半径不断延伸。

        优化服务组织,温暖旅途时光。除了运力保障外,在服务方面,铁路部门也下足了功夫。在出行环境与服务方面,各站车努力营造舒适的候车与乘车空间;在接驳换乘上,加强与城市公共交通的衔接,实现无缝对接,让旅客的出行“最后一公里”更加顺畅;为了照顾老年旅客和脱网人群,铁路部门保留人工售票窗口和现金服务,并安排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做好引导,尽显人文关怀,从而保障特殊人群的出行需求。同时,全国铁路客运自10月1日起全面使用电子发票,简化报销流程,为旅客提供实实在在的便利,可以说,每一项服务举措的推出,都是从旅客落脚点出发,让旅途充满温暖。

        科技赋能旅程,智慧引领出行。科技在铁路运输中发挥着关键作用。不断优化的铁路12306购票系统,借助大数据分析客流走势,为运力调配提供科学依据,并通过科技手段,全力保障系统在超大规模并发访问下的稳定运行。此次,12306官网候补购票、在线选铺、起售提醒订阅等功能的完善,特别是候补购票组合提升至60个,让旅客购票成功率大大提升,进而减少了旅客购票时产生的焦虑,体现了公共服务的精细化与人性化。出行安全第一,为了让大家都能安全、舒适、快捷地到站,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车辆段对入段的每辆车都进行了系统、科学的检修、保养,并在配属的“绿巨人”和普速列车上安排了技术过硬的“列车医生”,为列车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。铁路服务“黄金周”,不啻是铁路路网的延伸,还是“人民铁路为人民”的生动实践。

       提升广大旅客出行的幸福指数,铁路部门一直在努力。今年铁路国庆中秋假期运输预计发送旅客2.19亿人次,向世人展示了流动的中国和奋进的中国。中国铁路以速度连接城乡,以服务温暖人心,在这双节假期,为民众的亲情与乡愁,信心与希望,铺就了一条条通往幸福的大道。

Baidu
map